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实现幸福中国梦、幸福泰安梦贡献力量。

咨询电话:0538-8505240(总部)

公司logo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公证处 原泰安市公证处

Daizong Notary Public Office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Former Taian City Notary Office

论职业公证员的修养

论职业公证员的修养

时间:2019-05-23 来源:岱宗公证处 所属分类:本处动态

论职业公证员的修养

——泰安市岱宗公证处 肖文

“一夜可以产生几个暴发户,百年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这是西方关于修养的格言,中国则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及“树人先树德”的修养名言。修养是指完善个人的行为道德和培养气质涵养,修养是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修养要求培养诚信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的态度,充实个体的学识,完善个体的品德。修养的概念起源于儒家名篇《礼记·大学》。

《大学》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荀子·修身》说:“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主张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反省自己。荀子的修养理论要求在实践中发现真善美,并对照反省自己。“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 荀子要求自己身上有了善良的品行,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保持住;自己身上有了不良的品行,一定要向痛恨灾害那样痛恨它。

党的第一代领袖**也认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我们日常的公证工作为每个人创造提供了修养的实践平台。

西方诗人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对能给我们带来价值体现的公证职业,应当热爱它,维护它,敬重它。

修养是个人人格的不断完善,是随着实践对个体品质的不断改造过程。**《论**员修养》一书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党的领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论证了个人发展应当不断修养的重要性。

当今许多公证处的职业公证员因为社会的变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问题。①.面临改制的公证处,多数公证员会对事业的未来产生困惑,见异思迁,整天考虑如何转身而退,保留公务员身份,及时安置回到司法局,穏端金饭碗,因而不再安心工作,导致单位公证业务出现整体滑坡的问题;②.个别在单位辛勤工作多年没有及时进步的公证员,会感到个人的前途迷茫,因而工作不再努力,出现进取心衰退问题;③.原来办证有提成奖励的公证处由于体制变化的原因,取消提成后,一些公证员由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因而工作推诿扯皮,导致当事人怨言投诉不断,出现工作态度消极问题;④.而那些办证有提成奖励的公证处,部分公证员为了多得奖金提成,会违反职业道德,出现乱抢证源,胡证乱证,扰乱公证行业秩序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我们安身立命的公证职业产生了严重危害。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是职业公证员思想上出了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于思想修养的方式。

一个人在工作中由于情况的变化出现思想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常态问题,需要考虑合理解决的方式。孔圣人《论语·为政篇》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他修养的过程,是三十岁才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四十岁坚定了信念,五十岁终于看透了人生的真谛。圣人一生的修养也是由迷茫到顿悟的过程。

王光一篇《说修身》的文章指出:“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上下交征利’的社会背景,使每一个人显得浮躁不安,正邪的标准几乎丧失殆尽,人们难得再静下心来省察自己有哪些过失,娱乐成为打发时间、取代人们修身安己、省察过失的替代品。如果一个人不知省察自己,不知改过迁善,只知盲从‘耳目之欲’,人性的智慧与良知也将逐渐消失”。修养是变革时代解决心理浮躁问题的要求。

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时时刻刻都在省察自己的过失。他的修身之道,是在思想方面反思如何以下待上、以平辈对平辈及以上对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论**员修养》一书指出革命者要:“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对于新事物的知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革命家”。党的领袖认为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要不断学习,强化思想修养。职业公证员思想上的问题是道德问题,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用思想修养的方式。

一、从“我是谁?”谈公证的职业性。

影视巨星成龙一九九八年的一部惊险动作大片《我是谁?(Who Am I ?)》,使得“我是谁?”一词风靡一时。影片里成龙大哥一身非洲土人打扮,手持长矛,在漫漫黄沙荒草的南非大漠里,面对烈日当头,猛兽虎视眈眈,因为失忆症,想不起自己的特殊使命,于是高唱了一曲:“昏天暗地 这里到底是那里?要住哪里走?要往那里去?滚滚风沙,混沌中我是谁?还要怎么追?还要怎么退?昨天我是谁?今天谁是我?”的慷慨壮歌。

记者高慎盈、黄玮、刘璐的一篇《卸下外在,应当明白“我是谁”——对话著名主持人孟非》的记者采访文章说:“明白‘我是谁’,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明白‘我是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分内的职责尽到”。媒体记者认为不明白“我是谁?”,就搞不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就不明白自己应当干好什么事。

中宣部部长**同志强调:“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认为只有明白“我是谁?”,才能摆正个人位置,懂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

“我是谁?”本是成龙大哥十多年的一句影视戏词,却被文人不断引用,以至于**人也在不断强调,可见其中的词简意重。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曹浩的《赢在心态与智慧》一书说:“‘我是谁’,是哲学家的最高智慧。在所有的智慧形态中,认识自我的智慧排在最后。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决定了一个人究竟如何看待自己”。态度决定未来,能明白“我是谁?”,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

只有搞清楚“我是谁?”,才能明白“我应当怎样做?”。搞清楚“我是谁?”的本质就是明白“我是从事何种职业的人?”,也就是弄懂“我是吃那碗饭的?”。谚语说:“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好职业,也不是没有显赫地位。最大的悲哀是无知,是不能认清世间的真相,不能认清自我的能力,进而不能认清职业是我赖以生存、安身立命的根基。就公证行业而言,明白“我是谁?”的意义,就是要懂得“进了公证的门,就是公证行业的人,就得干好公证行业的事”这个简单道理。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同志有没有不知道“我是谁”的人呢?笔者认为大有人在。比如说,我们政法部队有许多同志是从军队转业来的。这些人经历了部队熔炉的锻炼,提了干部、士官,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新单位的表现却大不相同。多数人谦虚谨慎,任劳任怨;但也有个别人骄傲不满,牢骚满腹。听到过某个同志说:“想当年,我是后勤部队主管领导,如何善于经商,如何善于理财,大不了公证我不干了,我去经商,干老本行”。这就是典型的进了公证的门,却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人。

笔者也接触到另一种类型的军转干部,例如一个部队中校军医专业安置到公证处,他有执业医师及执业药师两个含金量非常高的证书,领导让他到科室干公证员助理,他兢兢业业,安排他到办公室工作,他勤勤恳恳。他从来都没说过想去干医师或药师的话。因而在单位他的个人美誉度非常好。

都是经过部队培养教育过的人,而影响和结果却是这样的不相同呢?我看根本原因在于是否明白“我是谁?”的人生哲理。故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摆正公证职业与公证员的正常关系。公证职业与公证员个人的生存关系就像水和舟、水和鱼,像枝叶和花蕊、主人和公仆。何为公证职业?公证职业是法律职业的一种。公证职业是一种运用专业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对公证当事人的证明请求进行判断,依据法律,遵守客观、公正原则,服务于社会并以此获得制度性个人生活收入为职业目的的中立性证明职业。公证职业是公证员的生存饭碗。

公证员职业化问题是司法部于二〇〇二年提出的。司法部批转执行的《关于加强公证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公证员职业化的概念界定为“公证员以行使国家证明权为专门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公证职业化后,公证成为专业性要求极强的法律职业,公证员不再是一个行政职务。无论是公务员体制的公证处还是事业体制公证处的公证员,都不能再以国家官员自居,而应当转变为以行使国家证明权为专门职业,具备四项职业特征的法律专业人员。可以说你一旦进了公证的门,就是以公证为职业的人,就应当办好公证的事;为办好公证的事,就必须具备公证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资深公证员段伟在《公证员法律职业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总结了公证职业化的六项特征,其中第五个特征是“公证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的司法品行”。为此,职业公证员应“增强自尊意识,深刻认识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提升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要“培养公证员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做到按照真实合法的原则和法定的程序办理公证事务,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公证员的职业修养是公证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不讲职业道德,违背公证江湖道义的事究竟有没有呢?不仅存在,而且还很严重。在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驱使下,违反管辖,降低收费标准,搞山头主义,争抢证源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我省某个地市,当事人申请一起巨额标的的经济合同公证,托当地市委一个重要部门领导到市级公证处做工作,将公证费降到了八十万元,可是后来市公证处左等当事人也不来,右等当事人也不来,一打听才知道该业务被某区级公证处以十万元的价格抢走了,后来两家同城兄弟公证处之间反目为仇。

又如一个山东省著名的农业大学一开始在当地市级公证处做批量涉外留学公证业务,后来嫌当地公证处效率低,径直去北方某著名直辖市的区级公证处申请公证,该公证处竟然违反管辖予以受理出证。原因何在?典型的见利忘义之举。都说“天下公证是一家”,我看北方直辖市的这个区级公证处与山东的公证处就不是一家。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公证的管辖规定就是一张废纸。《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确立的“规范服务”、“尊重同行”的道德规范就成了无稽之谈。公证江湖就不再有道义一词。你争我抢,无序竞争,违反公证江湖道义,其实是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结果是损人不利己。

单位存在部门主义问题,部分公证员则存在个人主义问题。个别公证员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当效益与公证收费挂钩时,工作豪情万丈,甚至违规、违法办证;效益与公证收费不挂钩时,工作萎靡不振,不作为、慢作为、甚至胡作为。

例如,我省某些地市的公证处,因为实行绩效挂钩的工资制度,极个别公证员违背职业道德,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了提成乱办证,办理涉外公证时,对假文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了国际玩笑,最后导致二〇〇八年外交部在审核公证书认证时忍无可忍,发文要求司法部核查这些涉案地市公证处当年全部的学历公证书。接到核查通知后,这些地市的所有公证处因不知虚实,都战战兢兢地经历了核查风暴。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让那些办证严格的公证处也跟着虚惊一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戏剧《沙家浜》中阿庆嫂有句名言:“开茶馆,盼兴望, 江湖义气是第一桩”。全国注册公证员约两万人,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是支小队伍。因为人员少,彼此间认同感强,按照公证法规定相互之间还存在协作关系,所以有了“天下公证是一家”的说法。公证法及公证程序规则就是维护公证江湖利益平衡的道义规则,每个公证员都应当遵守公证游戏规则。都是吃国家证明这碗饭的,应当相互间敬让,维护职业共同体整体利益。

公证员的职业化问题已经提了十年,我们距职业化的要求有没有差距呢?或者说不明白“我是谁”的公证员是否存在呢?差距不仅有,而且是多方面的;不明白“我是谁”的公证员也确实存在。但本文仅从职业道德方面谈职业修养的差距。在公证员职业化的进程中,明白了“我是谁”,仅仅是搞清了个人的职业及职业责任,要达到职业化要求的道德修养,还必须明白“我为谁?”。

二、从“我为谁?”谈公证的职业精神。

有人说:“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从本质上讲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是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方式,是养家糊口的手段。

同样职业公证员的工作,表面上看为当事人服务,为单位和领导争光,其实是为自己生存而工作,而工作的优良则体现了自身的素质和价值。西方诗人海涅曾说:“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不按道德良知行为,不兢兢业业地工作,自身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把工作做好,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能力,更取决于你的态度。

米卢教练对中国足坛的最大的贡献不是率领中国队在二〇〇二年世界杯赛中亚洲赛区出线,而是他对中国足坛最重要的告诫:“态度决定一切”。这方面韩国人金昶伯就做的非常优秀。

文汇报特派记者季安之的一篇《女曲教头金昶伯:为中国队赢球 9年已习惯一切》的文章说:“金昶伯带给女曲的除了理念和技术上的东西之外,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队员都知道了在训练中严厉要求自己。就是这个韩国人将中国女子曲棍球带进人们的视野,更是将那种久违的体育精神带回来了”。

每次大赛金昶伯都提出要拿金牌,则让有些人不理解。据采访记者季安之说:“老金认为,既然我吃的是这碗饭,时刻就处在胜负的天平上,我就认定一个目标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工作、生活中,我时刻以此来鞭策自己。我不能决定胜负,但我永远在争取胜利。我付出了,我就此生无憾。一个教练员,球场上老不能赢球,那就毫无意义”。金牌教练工作理念就是我为饭碗而努力工作。

我们常说要敬业,什么是敬业?敬业就是要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对待神灵那样,祈祷前如履薄冰,祈祷时全情投入,祈祷后反躬自省,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工作,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才能称得上是有职业精神。西方人的观点认为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是违背上帝意愿的人,他们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

西方有个《乞丐的三个愿望》寓言。寓言说:耶路撒冷圣地有一个又老又脏的乞丐,天天站在路旁乞讨,但他每天都在虔诚地祷告,希望上帝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一天,上帝来到他的眼前,告诉他,可以实现他的三个愿望。乞丐毫不迟疑地许下了他的第一个愿望要变成一个有钱人。于是上帝给了他无数的金银财宝,终其一生也享用不尽。老乞丐马上又许下第二个愿望希望自己重新拥有青春。转眼间上帝让老乞丐变成了年轻小伙子。这时,乞丐说出了第三个愿望一辈子不需要工作。上帝让他又重新变回了那个在路旁乞讨的老乞丐。乞丐不解地问:“为什么第三个愿望说出来之后,我又变得一无所有了呢?”上帝则说:“工作是我给你最大的祝福。只有投入工作,你才能变得富有,才有生命的活力。现在你把我给你的最大的恩赐扔掉了,当然就一无所有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类的基本需求总结了七个方面:第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安全的需求。第三,隶属与爱的需求。第四,自尊需求。第五,知的需求。第六,美的需求。第七,自我实现的需求。最终极的需求是第七项自我价值的需求,充分发挥个体潜能,通过工作表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人的所有需求中最高层次追求。

由此看来,我们既不是为了当事人工作,也不是为了领导工作,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想清楚“我为谁?”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主动地去工作。只有工作才能丰富我们的阅历,增强能力,阅历和能力比金钱重百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走,是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无形资产”。    

表面上看,我们每天的公证工作,是在为当事人提供公证文书,为国家财政或单位增加收入,而实际上,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平台,提供了增长无形精神财富的机会。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良好人脉关系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这些都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对正常工作敷衍塞责,就是在浪费单位提供的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放弃每一次历练自己能力的机会,损失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相对于长期存在的单位而言,个人在单位的工作时光短暂。《庄子·知北游》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白驹过隙的短暂工作时间里,工作不有所作为,单位的营盘铁铸依旧,个人却是人过无好名?受损的不正是自己吗?是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是进了公证的门,是以公证为职业的人,别人能主动找你办理公证吗?你能在马路边上随便挂个牌子,宣称个人可以提供公证服务吗?即便你会算卦,能在马路边上摆摊,如果你没有一个好名气,也难以养家糊口。

我见过一个老公证员,平时不善于学习,工作马马虎虎,水平稀松,但自认为自己资格老,经验水平高,退休后在自己家门口挂了个提供法律服务、代办公证的牌子,三年过去了,也没见有几个人找他要求法律服务,最后,自己把牌子悄悄地摘了。

西方有句名言:“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坚守责任也就坚守了自己最根本的人生义务。没有责任也就等于放弃了成功,放弃了为自己工作的原则。责任不是单位赋予自己的使命,而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首先是失去了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是失去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也就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更不可能获得收获事业的成功。

记者曹林的《缺少职业精神的中国人,干啥不像啥》的文章说:“每个职业都有该职业的核心伦理,对一个从业者的评价应基于在这种核心伦理上的表现”。“社会秩序依赖于社会分工的有序,而社会分工又依赖于每个行业的人按照这个行业的职业规范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各行其职,然后有序。当下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正在于职业精神的失落”。“干一行,不一定就非得爱这行,但既然身在其位,就要有这一行的职业精神。放弃对职业伦理的尊重,缺乏职业精神,不只是记者的问题,却是这个社会的通病,这种病弥漫于各行各业,甚至已经变成一种民族劣根性”。中青报的记者认为缺乏职业精神已成为社会的通病。职业精神其实是一个行业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在单位里不明白“我为谁?”的人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曾经见到一个年轻的公证员,自身条件非常好,既有学历又有专业资格证书,但每天不去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好,对自认为复杂的工作推诿阻却,不断地放弃能历练自身能力的机会,还振振有词地声称:“我既不想当官,也不想当先进,我就想把家庭照顾好”。这是进了公证门,不知自己应该干啥的人?你是干啥的人?你是以公证为职业的人啊!没有职业精神,不明白“我为谁?”,自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家庭保姆,公证处可不是培养家庭保姆的工作平台,这样长期颓废下去,就有可能自己把自己废了。

明白“我为谁?”的人行为却与之截然相反。去年有一个年轻的双学位大学生经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泰安市公证处,领导让她跟一位资深公证员干助理。这个公证员的业务特别多,前面已经带过几个公证员助理,个个都咋呼工作累,但她干了一年多助理,尽职尽责,勤勉敬业,偶尔有一两天老公证员没有业务,想歇口气,她却非常着急。问她:“为什么?”,她说:“没工作干,没意义。”又问:“没什么意义啊?”,她回答:“有工作干,个人成长的快”。把干工作与个人成长联系在一起,这是具备职业精神的典型。大家都佩服她的工作理念,公认她是未来公证行业的希望之星。都是正规大学毕业生,工作的理念却如此不同,根结在于是否搞清“我为谁?”的哲理。

我们要搞清“我为谁?”,培养有公证行业特色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核心是敬业。马克思著名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

到过加拿大的人知道在加拿大,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白求恩是谁,但在中国,白求恩却家喻户晓,成为具有崇高职业精神的不朽传奇。他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来到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弘扬职业道德,**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职业精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应当干的工作做得最好,把工作做出色。

人一旦从事了特定职业,就意味着他必须与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承担特殊的职业责任。把工作做到出色,本质上体现的是是由忠诚、敬业、精业、勤业所构成的职业精神。我们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直至退休,工作大约要花去三十五年的时间。以平均寿命七十岁计算,工作占到了整个生命的一半。在这期间,我们的一生由年轻富有激情逐步过渡到成熟练达、有创造力的中年时光。要完成这种质变过程,必须敬业,具备以追求工作出色为目的职业精神。否则,浑浑噩噩许多年,临退休了却不知道自己一辈子干了啥?

郝凤茹的一部《缺什么别缺职业精神》的专著指出:“职业对每个人而言有三个层次的意义:生存、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实现。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这也是工作的最基本的目的”。“职业对每个人而言除了谋生的功能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证明自己的社会存在,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既然职业对于每个人而言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轻视或者漠视它,而应该以虔敬之心对待它,这就是敬业。在经济社会中,每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交往的规则持虔诚、敬仰的态度,视职业、责任、规则为权威。所以,敬业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实践内涵,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敬业,把公证工作做到出色;出色,就是我们的职业精神。

所谓公证工作出色,有三层含义:一、你干的公证工作领导放心。二、你提供的公证服务,当事人满意。三、你的工作态度、行为,同行佩服。为何要把干工作,领导放心摆在工作出色要求的首位啊?我们是**领导的国家,无论干任何工作,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宗旨。领导考虑问题往往从整体利益出发,有时难免要牺牲个体及局部利益。所以干工作,讲政治,领导就会放心。

举个例子讲,2011年是泰安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一个通知,主要内容是:泰安市某个地段,市政府要进行统一规划,原来的旧建筑要拆迁,凡是涉及该地段建筑物的交易变动事宜,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市公证处在传达该通知时,有个别同志就不理解,认为政府通知不是法律,不能作为拒绝公证的依据。但处领导解释:意见可以保留,政府规定必须执行。有个法官不讲政治,对涉及拆迁的不动产交易进行了裁判,最后的结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下课了”。

为何公证工作出色要考虑同行的评价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的工作出色,同行敬重,说明你在干好公证工作时,遵守了行业规则,按公证江湖道义行为。例如,泰安市一个区公证处的公证员正在受理一件数额较大的继承权公证时,市司法局公管科通报来了,说该公证事项市处已受理。他立刻行使了公证拒绝权,虽然在当地公证圈内,他的收费不算多,但个人人品却得到高度评价。既然公证工作出色,有三层含义,哪我如何把工作干出色啊?因此,最后要谈一下“我该怎么办?”。

三、从“我该怎么办?”谈公证职业修养方法。

作曲家刘三藏的一首《我该怎么办》的歌词写道:“睁开眼就看见一天的忙碌,闭上眼才感到一身的辛苦。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没前途,这才是目前我最大的痛苦。不知道怎么办谁来指个路?可未来谁又能真的看清楚?”。目前公证机构正处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破冰之旅,多数公证员会遇到前文提到的四种困惑情况,一些人会出现一首诗所描写的状况:“有些事,我们总是弄不懂;有些利,我们总是得不到;有些道,我们总是悟不尽;有些理,我们总是想不通;有些坎,我们总是跨不过”。因而彷徨苦闷,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1. 改制前我该怎么办?面临改制的公证处,多数公证员会对事业的未来产生困惑,

保留公务员身份,及时安置回到司法局成为终极梦想。因为不安心工作,单位公证业务会出现整体滑坡的问题。

例如,我省省会有一家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公证处,该处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公证

机构,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光荣历史,即使文革动乱期间,该处的业务也没有间断。最近几年面临全额事业单位向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过渡,因而人心浮动,业务大面积滑坡。今年该处完成了过渡,全处人员集体“胜利大逃亡”,虽然上级做工作留下了两名公证员,但由于近几年工作的停滞萎靡,元气已经大伤。

笔者认为面对改制,应该泰然处之。对于改制,可以关心,不可担心,更不必忧心。首先,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进的,公证员无法阻却。政府机构改制的前提是讲政治,求稳定,吃皇粮的在编公证员如果个人不同意转变身份,是不会被清理出局的。其次,改制是为了事业更好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经济发达地区公证处改为自收自支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公证员个人收入会增加,服务有了积极性,工作效率、质量就会提高。再次,公证员本身就应该是法律技术专家,不应当成为行政官僚,应当走专业技术之路,将公证员划到行政序列,不符合公证员的专业特性。

面对改制,笔者观点是:该干啥,干啥;把应该干的事干好。否则杞人忧天,就会步入迷途。老子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圣经说:“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处有个老公证员,他可是受司法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公证员,但整天对公证改制忧心忡忡,走火入魔。98年时,泰安市实行公职人员可以买断工龄制度,他由于担心改制后失去公职身份,便要求买断工龄,在领取了十四万的补偿费,解除了公职身份,后回到农村老家。多年后,与他同龄的公证员都以公务员的身份退休了,颐享天年,而笔者再见到他时,才刚满六十岁的人已经头发稀少斑白,满嘴的牙都快掉光了,目光呆滞,没有精气神,整天与一群村民蹲在北墙根边晒太阳。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正因为钢七连有这种精神,虽然最后被裁军了,但钢七连的精神却像火种一样传到其他部队。如果你有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职业精神,即使改制你回到司法局,你也能有一番作为,是金子在哪里都能闪光。

2、没有及时进步,我该怎么办?在单位任劳任怨,工作有能力,但多年没有及时进步的公证员,会感到个人的仕途迷茫,因而出现工作干劲衰退问题。

例如,我省有一个地市的县级公证处,该地区经济发达,公证基础非常好,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公证行业的红旗标杆单位。年前,老主任退休了,单位有能力的几个人都想干领导,但上级一直未就人事问题进行调整,于是出现了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所说的情况:“有组织,无纪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多年的红旗在短时间内坠落。想进步,是好事,但达不到目的,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处处有阳光,但阳光之下也会有阴影。大气大量的退让一步,调整一下人生的道路,将使狭隘的人生之路也会变的无限广阔,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能变的更加精彩。

其实当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需要同志们拥护你,投你的票。你得人缘好,有人格魅力。第二、需要上级领导欣赏你,你办事,他放心。得有伯乐识千里马。第三、需要有好的机会。组织需要使用千里马。

这三个条件中,领导欣赏是核心,组织需要是关键。真正能具备这三项条件的人并不多,唐代文豪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周易》中有一卦曰:“风天小畜”。意思是时机不到,只能耐心的等待。千里马、伯乐都具备了,时机不利也不能成功,所以当官难。

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骁勇善战,被公认为:“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汉文帝也知道他是难得的旷世名将,但文帝时期国家以休养生息为主,采取防御性战略,因此汉文帝曾对李广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刘邦)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当官也需要好运气。因而要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世界就是这样,既有阳光也有阴霾,既有通途也有坎坷。

职业公证员的人生决不能以当官为终极目的。宋代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乐或悲伤,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俗语说的好:“六十岁之后,官大官小都一样”。“不怕你得的少,就怕你活的少”。

最近,有个老同志来我处咨询公证法律问题,后来他突然问我:“你还认识我吧?我是某某某啊!”。笔者这才想起,二十年前他在司法局干局长,那时我连进他办公室的资格都没有,后来他被调到法院当院长。如果他不说出姓名,真和普通老年当事人没有啥区别。

可见在任是官,退职为民的道理。官位不能伴随你的终生,但好的心态可以跟随你的一生。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另外需要特别说明一点,我国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取消所有事业单位一把手的行政级别。事业单位真正含金量高的是职称及专业技能。处主任的位子实际是神马浮云。

退一步海阔天空,哪如何退啊?有一篇《改变不了的事情,可以改变心态》的文章说:“人与人之间本身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另一篇《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的文章则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后退一步,调整人生道路方向,就会出现另一种精彩人生。

山东省司法厅公管处有一个公证界海内外闻名的刘疆老师,这是公证行业教父级人物。他原先在山东省公证处担任主任职务,省内的各级公证处主任职务级别没有超过他的。但他不贪恋神马浮云的领导职务,主动要求辞去领导职务回省厅到公证员协会工作。多年来他致力于公证理论与实务研究,硕果斐然。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公证理论基础薄弱,毅然地在公证理论沙漠里辛勤耕耘,开拓出了属于他的一片绿洲。在中国现代公证历史上,笔者预计他将会留下精彩的青史篇章。这是一个由领导成功转型为学者,并取得辉煌的例子,完全值得思想彷徨的公证员学习。

美国谚语:“上帝关了你一扇门,就会为你开一扇窗”。一个职业公证员如果具备敬业精神,又善于理论总结,刘老师的成功同样可以复制。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毛主席则说:“六亿神州尽尧舜”。“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要你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2. 工作没有了提成奖励我该怎么办?原来办证有提成奖励的公证处取消提成

后,一些公证员会对工作推诿扯皮,导致当事人怨言投诉不断,出现工作态度消极问题。

例如,曾经听到一个公证员说:“无利不起早”。人类的逐利性,太史公早就论述过。《史

记•货殖列传》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古人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公务员体制的公证处及全额事业公证处按照公务员法规定是不能有提成奖励的,如果将办证当成个人牟利的手段,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最终会出丢掉饭碗的大事。

过去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这种舆媒的蝴蝶效应进一步放大。为了吸引大众关注,非官方的新闻媒记对负面新闻的炒作报道兴趣永远大于对正面新闻的采访宣传。

在政法队伍中,公检法属于强势部门,媒体没有充分证据是不敢摸老虎屁股的,律师则属于自由职业者,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媒体对他们的负面新闻懒得报道,而公证队伍人员最少,地位最边缘化,但社会期待值高,新闻媒体关注度高。个别公证员解答不合适一个法律问题或处理不恰当一件具体公证业务,就可能被当事人爆料给媒体,再经过媒记断章取义式的报道,负面新闻就会发酵式的扩散。当年被热炒的“处女公证”就是前车之鉴。这方面我相信部分公证处是吃过苦头的。所以办证不能以牟私利为目的,否则就会增加你的风险系数。

如果你工作敬业,为当事人服务,勤勉尽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观察过一些公证员,素质高的公证员办一件公证,能交一个朋友,同时又能带来一批新的证源;素质差的公证员办一件公证,失掉一个交友的机会,同时又丢掉一批新的证源。

司马迁说:“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古人的意思是讲在一个新地方如果准备住一年,就要种好庄稼,否则可能饿死;住十年,就要种好树木,你可以建家立业;住一辈子,就要修身立德,与四邻处理好关系。

从理论上讲,公证行业的自由流动性是非常差的。公检法等单位职能部门多,按照干部管理制度需要定期轮岗,律师法律则允许其自由流动,虽然公证处内部也有科室划分,但业务却是混同的,多数公证员只要进了公证的门,要干一辈子公证的事。既然要在公证这个行业干一辈子,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事干好,修好身,毕竟善始善终是最大的圆满。

中国成语里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故事。说明事物的好坏可以相互转化,好事能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工作不与提成挂钩的公证处,表面上看公证员的个人收入减少了,但同时公证员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这有助于公证员投入时间和精力办出一批精品公证,写出几篇精彩的公证论文和案例。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国执政者范宣子问鲁国大夫叔孙豹说:“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叔孙豹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范宣子问叔孙豹说:“古人说,人死了却能永久存在下去,这是什么情况呢?”叔孙豹回答说:“我听说,人的最高层次是树立品德,其次是干好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只要实现其中的一项,这个人所建立的功德,即使经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被忘却,这就叫死而不朽”。

近几年来山东省司法厅公管处一直致力于我省各地公证处的素质强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要求每名注册公证员每年必须完成一篇论文,两篇案例,目的是传承公证文化,积淀公证历史,弘扬公证文明。计划的另一个潜在目标就是在各地发现培养一批善于理论研究的专家型公证员,从而为省公证讲师团储备人才。如果你能抑制住浮躁,静下心思考,对公证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探讨,厚积薄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本地区理论研讨中脱颖而出,那就真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3. 办证有提成,我该怎么办?实行办证提成奖励的公证处,部分公证员为了利益

最大化,会违反职业道德,争抢证源,违规办证,出现破坏游戏规则,扰乱行业秩序问题。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目光再敏锐,

手再巧的人,不凭规矩,画不成方圆。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目前对公证事业发展、行业秩序及职业共同体团结危害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阎建明的《关于解决公证行业不正当竞争问题的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公证行业,特别是在各市、地所在地的公证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一现象的存在,已严重破坏了公证社会形象、降低了公证社会信誉、丧失了办证主权、影响了公证质量、损害了公证处的自身经济利益、造成了公证处内部管理混乱、制约了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问题极为严重”。

关于不正当竞争的根源既有认为是公证体制原因又有认为是管理层不作为的原因,各种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笔者从职业公证员修养角度倾向于北京市长安公证处资深公证员周志扬的观点,她在《公证机构设置的改革思路辨析》一文中指出:“这些非适度、非良性、非公平的竞争现象与公证机构的隶属、公证人员的级别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实际上这是人的问题,是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问题,而其根源则是公证机构内部在业务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中市场化原则的滥用,是机构管理层业务管理的松懈甚至纵容,以及主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监管措施不力”。

对于同业竞争,笔者认为竞争是必然的,应当在法律、规章范围内,依靠服务、质量,适度竞争,阳光竞争。杀价竞争,损害的是公证行业的整体形象,透支了公证行业信誉及未来发展的动力。

任何一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的行业都需要有竞争。只有竞争才能为社会带来便捷及优质的公共服务或产品。公证是为社会提供法律公共服务的行业,只要在同一个业务管辖区存在一个以上的公证处,竞争就无法避免。有竞争就必然有不正当竞争的存在,这是任何一个竞争性的行业都存在的客观现象。不正当竞争是公证事业发展的恶性毒瘤。俗话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块垮台”。法律及行规是公证竞争的游戏规则,服务便捷、质量优良应是竞争的正确手段。

不正当竞争的根源在于公证员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中的金科玉律,是整个经济运行的心脏或发动机。但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既可以发挥“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的巨大社会功效,同时又是诸多社会灾难的罪魁祸首。个人利得最大化仅是主宰整个经济运行的一维,不是全部,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公平、诚信法则,才能有效地服务市场经济。其实办证提成对公证员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违反收费标准及管辖规定,一味地追求办证提成,不仅损害行业整体利益,而且会降低公证质量标准。公证质量是职业公证员的生命线。

从历史上看,公证机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危害是致命的,它导致了世界最早的民间公证机构的消亡。了解中国古代公证制度史的人知道,远在宋代中国就产生了世界最早的官方许可的民间公证机构——宋书铺。

宋代文献《明公书判清明集》记载了许多书铺精彩公证案例。罗春香《宋朝书铺》一文说:“宋朝的书铺,相当于今天的公证处,全国各县、州一直到京城,全设置了公证履历的书铺。当时的读书人,如果想去京城参加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必须带上能证明自身履历的各种档案材料。这些材料,任由自己瞎编可不行,要交给当地的书铺验证。经确认属实的档案,书铺会给你盖上印。书铺的印记,便好比进京考试的入场券”。由于民间机构的逐利性,加之官方监管的失位,在南宋后期书铺信誉逐渐丧失,到元代书铺制度被官方取消。

二〇〇四年四月发生的轰动全国的西安宝马彩票事件,给整个公证行业的信誉带来了空前的损害。据记者称当时西安火车站公证的广告比医院的都多,公证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公证如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那发生宝马彩票事件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事物的中心只有一个,以公证质量为中心的公证员,个人收益会放到次要位置;反之,以个人收益为中心的公证员,公证质量会退居其次。古语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将不正当竞争比作毒树的话,那么靠不正当竞争获得的收益无疑是毒树之果。对于毒树之果,理性的公证员知道其危害,逐利的公证员则不知其深浅。  

一篇《西安彩票事件:公证为何不公证》的文章说:“随着公证业被推向市场,公证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这应该是公证难以公正的一个症结”。“公证人员道德品质、业务素质等参差不齐,是内在因素”。“现代伦理学家麦金泰尔教授在《追求美德》一书中提到:‘只有那些具有正义德性的人才有可能知道怎样运用法律’。没有人相信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公证员作出的公证证明是值得信赖的。公证活动也需要道德的大力支持”。

公证书要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真正成为公正的代名词,那公证行业必须是高尚的行业,公证员必须是个高尚的人。一个不正当竞争肆意泛滥的行业不会是高尚的行业,一个以逐利为首要目的的人也不会成为高尚的公证员。所以,竞争要阳光,方式要正确。

修养的问题,中国古代圣贤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提出并论证。虽然千年沧桑,光阴荏苒,但修养的话题千年不衰,代代热议。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说:“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太史公指出:自我修养,是智慧的象征;爱心与帮助,是仁德的开始;得到与施舍恰当,是道义的表现;正确对待耻辱,是判断勇士的标准;树德立名,是品行的最高准则。虽然修养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修养的目的永恒不变,那就是要求人要有道德和良知。公证员的职业道德是公证员从业过程中的安全阀。

二〇一一年中国公证协会制定了新的《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确立了“忠于法律、尽职履责,爱岗敬业、规范服务,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廉洁自律、尊重同行”的三十二字职业道德准则。司法部指出“公证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要求公证员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如果你进了公证的门,成为公证的人,那欢迎你加入到了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一支非常奇特的队伍。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这支队伍人数最少,体制最复杂,流动性最差,既有高尚的道德要求,又存在现实的生存压力;既有公益性的法律硬性规定,又有现实中的利益最大化追求。面对诸多的二律背反难题,许多公证员在从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问题。思想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道德修养的方式。老子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职业公证员的修养要从“我是谁”开始,要明白“我为谁”,最终要知道“我应当怎么办”,目的是培养以敬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成为一名有职业道德的公证员。

结论: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一支万余人的公证队伍,却面对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主体,服务于十几亿的人口,如果每个公证员都从自身做起,严守职业道德准则,维护职业共同体利益,确保公证公信力,让公证真正成为公正的代名词,那么我们事业的春天还会遥远吗!

泰安市岱宗公证处 

二〇一二年五月